體適能(學校體育課程與教學 QPE 發展計畫:素養導向體育教材)

參、心肺適能教材示例: 入門期 壹 貳 89 (1) 跑:不同強度(L1:走籃球場/L2:快走籃球場/L3:跑籃球場)。 (2) 波比跳(Burpees):不同強度(L1:簡易型波比跳/L2:修正式波比跳/L3:波比跳(Burpees) (備註:簡易型波比跳為深蹲-腿分別向後向前踩-站立不跳;修正式波比跳為深蹲-腿後跳 前跳-站立不跳;波比跳為深蹲-腿後跳前跳-深蹲跳並手向上拍)。 (3)跳繩:不同強度(一跳一迴旋)(L1:跳繩30下/1分鐘,L2:跳繩60下/1分鐘,L3: 跳繩80下/1分鐘)。 2. 讓學生體驗不同強度的動作,並回小組分享強度對自己心跳率的影響。若要達到目標心跳率可以怎 麼做。 3. 小組競賽:老師準備運動項目呼拉圈及目標心跳率呼拉圈。每組需同時轉運動項目與目標心跳率牌 呼拉圈各一次。請各組討論要如何進行該項運動1分鐘,方能達到目標心跳率。例如:轉到「跳繩」 及「很高」的運動強度,則需努力用不同強度的跳繩頻率,讓自己達到「很高」的目標心跳率。 4. 組員依據自己的心肺適能狀況進行該項運動,目標是同組員半數以上皆能達到目標心跳率。進行1 分鐘後立即測量心跳率10秒,過程皆由老師計時。 5. 完成後記錄心跳率,若達到目標心跳率正負10下範圍內均視為成功,可得到一分。比賽結束後以 獲得最多分的小組獲勝。 6. 提問與討論: (1) 是否達到目標心跳率? (2) 為何能(不能)達到目標心跳率?可能的原因是什麼? 差異化(活動)安排 一、活動內容的調整:運動型態項目可以依照學生能力及場地安排而調整。 二、 人員的調整:依據抽到的卡牌,由小組討論該組員適合什麼強度的動作運動型式或速度(頻率) 次數方能達到目標心跳率。 如何教/引導 教學/學習策略: 體驗不同項目不同強度運動時,可搭配節奏實施,例如走(96BPM),快走(136BPM),跑(160BPM)。 練習多次後,再依學生程度逐漸調整合適的節奏(BPM)。 一、 老師可以引導學生體驗每種運動後,覺察身體的感受並對應運動強度等級。待學生能正確將強度等級、 RPE與運動心跳率相對應後,之後即可以用RPE來取代測量運動後心跳率。 二、 鼓勵學生思考或實際操作,該如何修正運動方式才能達到目標心跳率?引導學生可從動作強度(高、低衝 擊)質量上或是速度(或頻率)上進行修正。 三、 提醒學生不以速度或次數為目標,而是以達成個人目標心跳率為目標,讓學生體會彼此差異,並選擇符合 自己運動強度的動作型態。 四、 命運抽抽樂可以用籤筒進行抽抽樂或用寶特瓶旋轉,讓大家都看得到轉到的內容。計分方式也可以用拿夾 子或是計分板進行,公開每一組的進度。 教學情境安排 一、 安全活動情境:在提醒操作重點後,允許學生在安全的前提下嘗試不同的形式或次數,比賽情境 並且當下測量心跳或是紀錄RPE感受。 二、比賽情境:藉由比賽情境讓學生以挑戰達到目標心跳率為主。 評量重點 一、觀察評量:能安全地參與並進行小組討論。 二、技能評量:是否能運用不同動作強度或速度(頻率),來達到目標心跳率。 三、口語評量:能說出運動後對心跳率的影響;能說出達到或不能達到目標心跳率的原因。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