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牆性球類運動(學校體育課程與教學 QPE 發展計畫:素養導向體育教材)

112 編號:接發球/救球(發展期)-2 活動目標: 能在快速循環的發球與接發球中與隊友合作,迅速移動至指定位置並控制力量將 來球穩定地傳回(指定位置) 如何進行活動 一、活動名稱:前仆後進。 二、活動內容: (一) 場地器材布置:放置三個角錐標示三個接球位置,角錐之間間隔2~3公尺,另外放置兩個角椎間 隔2~3公尺作為發球區域及接發球目標(如下圖)。 A B C (二) 操作方式:「發球員」在發球區依序發球至不同位置(ABC),結束後移動至A點預備;「接發球員」 依序移動至A點、B與C點接球後將球傳回,完成一個循環後移動到發球區準備發球。 (三)修改活動方式: 1. 發球方向可以修改為斜線。 2. 可以改為兩人在同一個區域接發球,增加判斷來球及移動接球的變數。 差異化(活動)安排 一、場地的調整:可調整發球者與三個接發球區域之間的距離,以調整難易度。 二、 發球動作調整:此活動之重點為接發球的練習,在確保發球準確性(效率)的前提下,可以使用 不同的發球動作來提供合適的挑戰。 三、 接發球動作調整:活動主要目標為軌跡判斷、腳步移動的敏捷性與擊球動作的應用,以此所建議 的調整方式為: (一)高/低手接發球(直接回傳)。 (二)雙手持輔助器材(水桶或浮板)將球擊回。 (三)允許球落地彈起後將球打回。 四、器材調整:可以軟式排球減緩手部擊球不適感,增加傳球回擊的成功率。 如何教/引導 教學/學習策略: 一、 此活動旨在組合接發球動作,教師宜評估學生的能力安排/調整合適的動作組合難度,確保活動的流暢度。 利用角錐布置接發球的傳球角度、位置與距離,讓接球員練習控制傳球高度及角度的穩定性,控制身體方 向及重心,將球傳到目標區域(有利舉球的位置),提高接發球的品質,以利舉球員組織攻擊戰術。 二、 教師可利用此活動觀察學生的接球能力,以作為後續任務調整或分組之依據,調整接發球的距離及移動範 圍進行差異化教學分組。 三、 在維持活動流暢度與秩序的前提下,教師可鼓勵學生嘗試不同的動作(根據不同來球能夠運用高、低手傳 球),以提升練習的效果,並提供教師評量的線索。 分期目標與素養導向體育 學習活動:排球 發 接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