陣地攻守性球類運動(學校體育課程與教學 QPE 發展計畫:素養導向體育教材)

壹、設計理念 7 壹、設計理念 一、前言 依據十二年國民教育健體領域課綱之精神,培養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習得核心素養所強調之三大面項「自 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其陣地攻守性球類運動是競爭型運動中的一類,包含足球、籃球、 橄欖球、手球、曲棍球等運動項目,其中足球為世界最多人口從事的運動,而籃球則是國內無論從國小、國中 至高中皆是最受學生歡迎的運動項目,除了器材容易取得、場地設置多之外,運動時亦充滿了不同的樂趣與挑 戰,更重要的是在運動中能充分提供人與人互動的機會,與隊友溝通、合作,與對手交流、切磋,還能在運動 過程中學會運動技巧、享受運動樂趣並達到身體健康;除此之外,亦能從中學習如何與人互動、溝通、合作, 因此,如何有效的運用如此高關注度的運動,帶給學生豐富的學習歷程是相當重要的一環。 陣地攻守性球類運動之各學習階段學習重點如下:第一階段簡易拋、接、控、擊、持拍及拍、擲、傳、踢、 滾、停之手眼動作協調、力量及準確性控球動作;第二階段拋接球、持拍控球、擲球及踢球、滾球、帶球、追 逐球、擊球及拍擊球、停球、跑動踩壘、傳接球之時間、空間及人與人、人與球關係攻防概念;第三階段基本 動作及基礎戰術;第四階段動作組合及團隊戰術;第五階段技術綜合應用及團隊綜合戰術。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內容: 1. 足球: 第一至第三階段是以足球為主要之學習教材,在小學階段的學生除了學習足球動作技能之外,在 足球的進攻與防守概念上較少有了解與練習,對於足球運動的參與也略少。其本教案主要是希望 能透過幼兒時期的鬼抓人遊戲,以漸進式的課程設計,協助學生了解進攻、防守的概念,並進而 提升學生學習足球的興趣與知能。 為了使學生能深刻的理解足球運動的基本原理,並有能力將其應用在遊戲或日常生活的情境中, 本課程將透過遊戲或比賽情境中,讓學生習得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課程的教學目標。在此課程 設計中,主要以十二年國教健康與體育領域課程之「自發」、「互動」、「共好」三個層面,有 不同的學習重點與實踐;其中,在「自發」部分:以學生為主體,教導學生在生活情境中(例如 鬼抓人),讓學生思考在遊戲情境中能有哪些策略或方法,進而培養個人擅長項目,提升體適能 與運動技能。此外,在「互動」部分:強調與人建立適宜的合作方式與人際關係,透過團隊遊戲 方式達到與人正向的互動。最後,在「共好」部分:讓學生理解每一個人都是緊密連結的關係, 需要透過個人與他人或群體間的良好互動連結,構築更好的共同生活。 2. 籃球: 第四至第五階段則是以籃球為主要教材,透過籃球進入陣地攻守運動的領域。希望藉由進攻與防 守不同角色的轉換,讓學生在扮演每一種角色時能從活動中學習角色的特性,並藉由活動加深技 術的需求。在進攻方面帶入變換方向及速度、切入及傳導、多打少、過人等進攻觀念與技巧,在 防守部分則是帶入一線、二線觀念、區域防守以及攻守角色轉換。 本課程設計亦以「籃球」為主軸,加入遊戲元素,活化課程的豐富性。而籃球為各學校普遍教學 項目之一,深受學生喜愛,但在班際競賽中發現,大部分學生僅能透過一對一單打獨鬥的方式進 行得分,卻無法真正發展出籃球運動的精隨-合作得分。籃球的合作關係,不外乎是「傳球」與 「信任隊友」為出發點,建立學生進攻觀念。其本單元藉此引導學生思考團結合作與以往單打獨 鬥在得分效率上的差異,並培養學生團隊合作之精神。 (二)教法: 1. 以理解式球類教學法為此教學重點,球類比賽→比賽賞識→戰術意識→做決定→技能執行→比賽 表現等六步驟循環實施。 2. 5E教學策略包含動員(engagement)、實驗活動(experiment)、解釋(explanation)、闡述 (elaboration)、評價(evaluation)。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