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運動(學校體育課程與教學 QPE 發展計畫:素養導向體育教材)

壹、設計理念 57 二、情境化 分期目標能夠提供教學者及學習者更明確的學習進程,且已有類似的案例(如:全國中小學學生游泳與自 救能力基本指標、九年一貫訂定中小學生運動能力指標)。然而,為了導引素養導向體育課程與教學的規劃, 學習目標就不能夠只有技能,而必須是包含認知、情意、技能與行為的整體性(holistic)描述。 分期目標的撰寫始於該類運動教材的分析,先以技能(身體能力和運動技能)為各發展階段的骨架,接著 開始構思與此技能教材相關的知識/概念,隨後再構思相關學習的應用/展示的情境,而綜整上述的規劃之 後,相對應的情意、行為或核心素養就可獲得展現的機會。 舉例來說,在規劃「棒壘球打擊」的學習時,首先需要分析打擊所需要的技能(如:手眼協調、揮擊能力、 揮棒打擊固定物、揮棒打擊來球……等),接著構思與打擊相關的知識/概念(如:打擊的動作與規則、控制 打擊路線的技能原理、攻擊的基本概念、壘上有無跑者的打擊判斷……等),隨後構思相關的應用/展示情境 (如:打擊練習/遊戲、圓場棒球、樂樂棒球、五人制棒球、三人制棒球、修改式棒/壘球……等),而綜整 上述的規劃之後,相對應的情意、行為或核心素養(如:積極參與、持續修正、溝通、合作執行、問題解決…… 等)就可獲得學習與展現的機會。 簡而言之,分期目標的規劃並非以專項運動的學習為唯一的考量,而是以「學習者在不同發展階段都能獲 得學習應用與成果展現之情境」的原則來規劃的。 為了展現上述的精神,在分期目標架構表當中每一條學習目標描述都需要包含ABCD的要素,各要素之 說明如下: 代碼 要素 說明 A Audience(學習者) 指「學生」,其代表目標之撰寫需以學習者出發,而非教師的行為來撰寫; 如:目標之描述會以「(學生)能討論出……」而非「(教師)讓學生 透過討論……」。 B Behavior(行為) 指所培養/展現的行為表現,即所規劃之主要教材(如:認知、情意、 技能、行為)。 C Condition(情境) 指上述行為所展現的「情境」,如:將所學展現在「練習、遊戲、討論、 挑戰、比賽、創作、表演、問題解決……等」情境當中。 D Degree(標準) 指上述行為在特定情境中所展現的「程度」,可以使用量化或質性的描 述來呈現。 分期目標架構表中的每一格都包含「認知、情意、技能」,但是當中的每一條目標描述可依其所設定的應 用情境而決定類別,當中有單一類別(如:只有技能),也有複合的類別(如:認知+技能)。利用ABCD 撰寫學習目標的可能組合方式如下,體育師資生或體育教師亦可利用此模式來試擬情境化的學習目標。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