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設計理念 7 壹、設計理念 一、前言 根據十二年國教健康與體育領域課程綱要,「表現類型運動」主要需透過該類運動之動作體驗、學習、創 作、審美……等學習活動,來使個體學習「透過肢體展現動作美感、表達情感與思想、創意、動作技巧與文化 精神,同時能欣賞各種表現類型及文化特徵」。本教案係以表現類型運動底下的「民俗運動」為主題來進行設 計,惟民俗運動所涵蓋之教材種類甚多,為提高本教案在教學現場的實用性,故選擇「跳繩」來做為第一至五 階段的教材研發。 跳繩運動具有易上手、活動量大、變化性多的特性,許多縣市在規劃普及化運動時也常選擇跳繩作為推廣 項目。惟本教案所研發之教案係以「表現性運動」為主,因此在各個學習階段會依照學生的身體能力與心智條 件來規畫各式的自我評估、個人及小組跳繩套路編排、展演、欣賞……等學習活動,使學生不僅能透過跳繩運 動來健身,更能達到自我創意與情感展現、文化體驗與審美等教育功能。 二、教材分析 從動作學習的角度來看,「跳躍」與「甩繩」皆為基礎性動作技能,故其非常容易上手;但是當加上動作 招式、甩繩速度、甩繩及移動軌跡……等變化與組合後,又可以根據學生的能力來進行不同程度的套路編排與 展現,因此在各個學期階段都非常適合進行。 在教材的選擇與規劃方面,各個學習階段的學習活動除了依循「基本能力、基本招式、組合動作」及「個 人動作、雙人動作、團體動作」等漸進原則來發展,另外也參考教育部委託臺灣師大體育研究發展中心所研擬 之「訂定中小學運動能力指標-民俗運動」當中有關跳繩動作的分級動作,來做為各學習階段主要教材的規劃。 因此,當教師在使用本教案時,若發現教案所設定的目標與自己學生的學習經驗或能力不符,則可另擇合適的 跳繩招式來替換,或者挑選不同學習階段的教案來進行教學。舉例來說,本教案國中階段規劃了雙人及團體花 式跳繩,若任教學生尚未具備基本的動作,可挑選第二或第三學習階段的教案進行教學。此外,為了使學生能 掌握動作變化與創作的基本元素,本教案也強調將「動作教育」理論當中有關「身體、時間性、空間性、勁力、 關係」等動作要素融入教學活動的引導設計。舉例來說,在第一學習階段的教學會介紹到立面(盾牌/電風扇) 及橫面(直升機)的甩繩動作,當學生能掌握基本的甩繩動作後,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可不可以讓甩繩 的軌跡進行變化(空間性),進而做出不同的展現(如:身體側面、後方、下方等)」。 在深化創作與動作變化的基本元素時,可於課前先行實施《表現型運動-舞蹈》模組課程。由拉邦 (Laban)舞蹈教材動作元素,概念將學習者視為自由創作的身體展演藝術家,目的在透過身體動作來達到身 心一體的共同成長,從自由創造中瞭解空間(space)、力量(energy)時間(Time)及彈性(Flow)間關係, 進而尋求各種創造動作的可能性。因此當我們開始實踐動作展演與欣賞時,藉由《表現型運動-舞蹈》模組課 程各階段內容,有益於學習者在動作開展的引導下,更易於創造動作的機會與提升粗大動作發展 (陳朱祥、 曾明生、林靜萍,2019)。例如:舞蹈與跳繩第一階段,教學重點同樣重視學習者的覺察與模仿能力,因此在 實施展演時,若能相互搭配,能有益於學生擁有創造身體的更多可能,也在其中肢體展演與欣賞活動中,能與 跳繩的各階段任務相互搭配,易可幫助學生理解在跳繩技能後的動作原理,也能作為後續編創跳繩組合動作/ 套路時的編排概念。在教學策略上,應考量學童身體生長發育及動作發展順序,透過簡易、單一的基本動作延 伸至聯結動作,甚至需要擁有重視個別差異(給予等待空間及表現機會),來深化學習者創造思考的能力,並 且讓學習者在不要求定型化與高難度動作技能層次中,從感覺與動作表現中去開展學童的身體意識。教學方法 的應用上,為了使學生能透過跳繩運動來達到表現性運動的教育功能,本教案在不同學習階段會依照學生身心 發展的成熟度,在各堂課中以「遊戲」為核心要素,安排「體驗、任務挑戰、組合創作、彩排、展演、欣賞等」 學習活動,藉此達到適性發展、個人探索與團體合作相關之學習表現及相呼應的核心素養指標。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