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閒運動(水域/戶外)(學校體育課程與教學 QPE 發展計畫:素養導向體育教材)

壹、設計理念 7 壹、設計理念 一、前言 根據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健康與體育領域綱要,「休閒性運動」區分為「水域休閒運動、戶外休閒運動、 其他休閒運動」三項,歸類於「群體健康與運動參與」的主題中,其主要教學目的在於使學生透過「直接或間 接(觀賞)參與,促進對臺灣海洋、山河等環境的了解,以達到提升健康體適能、紓解各種壓力、滿足高層次 心理需求,提升生活品質的目標」。 以此教育功能出發,所有的競技運動只要除去其競爭性、規則限制,都可以成為休閒性運動的教材;反之, 若休閒性運動過於強調競爭、規範,諸如飛盤、直排輪等休閒性活動亦有可能偏離休閒性運動強調的「人與自 己、人與他人、人與環境的和諧及永續性的互動」。 在人與自己方面,個體應能夠過各種活動的參與來獲得遊戲性的愉悅、創意展現的成就感,並學習對個人 參與前、中、後經驗的覺察與深刻內省。在人與他人方面,個體應能在參與或創造遊戲的過程中尊重他人的意 見,學習與他人理性的溝通、協商與合作,尋求共好。在人與環境方面,個體需要先認識相關器物、設施及自 然環境的特性,並學習如何透過觀察與風險評估來安全的與之互動;此外,還要學習以珍惜、保護、敬畏、感 激的心來面對學習的場域,以使學生在其所屬/可接觸的生活環境中,有能力達成和諧及永續性的參與。此為 本教學示例希望透過休閒性運動帶給體育課學生的教育意義。 二、教材分析 休閒性運動的種類繁多,運動特性也大相逕庭,因此在將其納入學校體育課程的規劃時,除了應依照教育 目標的考量,還評估該校既有的專業人力與資源,才能進行有效的規劃與推動。故教材依綜合操作的方便性與 難度來分析休閒性運動的場域,則可粗分為「在校園內進行、在模擬的環境或社區中進行、在真實/自然的環 境中進行」,冀望學生能在特定的環境中辨識環境與及參與各類活動,並從活動方式及特定自然環境的認識, 獲得風險評估、自我保護、環境的愛護(維護、貢獻、回饋)等能力;除了上述的環境辨識與參與外,休閒性 運動也強調人與自己、人與他人、人與環境的和諧及永續性的互動,透過「互動」的過程與溝通,讓學生在「人 與自己」,能夠獨自參與活動,從活動中進行自我反思與對話;在「人與他人」,能夠在特定活動中與他人和 諧的進行互動,適時地向他人分享自我情感與想法,尊重他人與團隊合作與溝通的能力;在「人與環境」,能 夠從環境的特性去接受、反應、判斷去不斷地作做決策,決定該運用怎樣的知識與能力去面臨相對應的環境所 給予的挑戰,並能從休閒活動參與中構思共好的活動進行方式,秉持著愛護、尊重、尊敬等精神去探索、搜尋、 思考,以進行社會回饋的相關活動。最後,也希望學生能夠從休閒性運動中獲得特定環境的身體能力、技術, 並依據身體適應能力選擇合適的動作與應用策略去完成自我與團體的挑戰。 綜上所述,教材依據十二年國教健康與體育領域綱要有關休閒性運動在各階段的「學習內容」指標為基準, 從水域與陸域中挑選了船艇運動與定向越野做為教材示例,做為未來概念性參與的依據,以下以各階段進行教 材分析與說明。 (一)第一學習階段(國小) 水域-划槳類船艇運動:在最基礎的學習階段中,教材會透過趣味化簡易遊戲的方式讓低年級學生 產生參與動機,讓其從遊戲中認識船艇遊戲之規則,以及基礎的船艇器材與環境的維護的理念,並 從遊戲中培養船艇活動所需的身體平衡、船艇移動等基礎性動作以做為日後參與船艇活動的基石。 陸域-定向越野:為建立學生參與定向越野活動的基礎,會透過教師設定條件下的越野遊戲與活動 讓學生運用簡易地圖培養基本的方位辨識能力,並了解指北針、地圖板、標誌旗、提示卡……等基 本器具的使用方式與遊戲規則,以及展現定向越野遊戲中英具備的方向感、空間感、前進速度與耐 力的身體基本能力。 (二)第二學習階段(國小) 水域-划槳類船艇運動:當學生透過船艇遊戲建立基本的的船艇知識與能力後,會試著讓學生接觸 泳池等靜態水域的環境,並透過靜態水域的船艇活動,培養對水域環境的基本知識與安全注意事 項,並提升學生的基本身體適應能力與上下岸,船艇前進、速度控制與轉彎等整合性基本技能。

RkJQdWJsaXNoZXIy MTYzM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