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108年教學實驗成果【網/牆性球類運動】-新竹市龍山國小阮亮諭教師
  • 觀看次數2596
  • ♠ 實驗教材:106-107年網/牆性球類運動:逗陣玩排球,黃志成(臺北市明湖國小)、葉仰道(新竹縣安興國小)。 ♠ 教學實驗教案與心得 實施階段:第三學習階段。 實施教案:逗陣玩排球。 心得省思: 本社群為體育素養導向教學社群,主要是針對108課綱健體領域內的素養導向體育教學課程進行教學設計與研討。結合健體輔導團資源,以「QPE精緻化素養導向體育教學」為實作參考,主要是以師大陳信亨老師成立工作坊,由工作坊教師撰寫教案,下學期鼓勵本校體育教師試作教材,教授完畢後進行反思並提供修正意見,以期使教材更加精緻與在地性。本學年操作下來,社群老師對於12年國教於素養導向體育教學確有更深入的認識,尤其對於球類教授跳脫以往單一項目(如:籃球、排球、、)的學習,改以大概念(如:挑戰型運動、競合型運動、表現型運動)來擴展學生的學習經驗,進而產生相似運動策略運用與學習遷移效果。社群老師經由討論與共備,對於公開觀議課的過程亦更加地有把握。相較於傳統技能教授為主的體育課,「高年級牆網性球類」遊戲理解式所包裝的技巧更能獲得孩子們的喜愛與接受,活化體育教學是最大的感觸,但也省思在設計活動時,除了趣味化更應把技能學習巧妙融入教材之中。有別於自己所熟悉的教學模式,在運用別人所設計出來的教案,看似簡單易懂,但是自己實際操作起來,卻又有那麼一些些的不順,以下先就本次課程的反思說明:一、 教材設計省思:傳統教授排球運動,最難的莫過於初學門檻高、低手傳球控球不易、且手臂易痛降低學習意願等因素。因此,在理解式球類運動中,以簡易的遊戲與比賽,先讓學生理解排球比賽的基本比賽概念、場地概念、空間概念、移位概念,再回來練習排球運動所需要的技能。原先的設計是使用軟式排球,球體較輕、飛行速度較慢,學生在操作時較不會害怕,且較有時間可以思考要將球拋至何處(已方王牌或是對方漏洞);但是因為場地器材的限制,在前2節授課時,只能利用跑道及2面攔球網操作,在輪替次數與練習次數均不足的情況下,等待的時間拉長了,對技能與場地概念的學習亦較為薄弱。二、 公開觀課省思評估學生學習起點行為的落差極大,因此決定使用Dr.Green的「自我決定論」,其實與Mosston教學光譜中的「包含式」有些相似之處。皆是透過身體活動的自主權、勝任感,以及歸屬感,進而強化學生學習內在動機,提高學習意願。實際操作公開課時,麗媛老師基本上肯定使用「自我決定論」的企圖心,但也提出過於狹小的空間(只有一面羽球場和禮堂的舞台),放入過多的任務(10種),安全性是比較堪慮的;加上學生排球技能的差異大,分組後易受同儕及小團體的影響,反而不會真實選擇自己所能勝任的任務或程度,因此在活動進行時,較難看到學習的成效。三、 學生學習省思無軟式排球可借用,學生使用正式排球操作課程,在操作上面臨到一些困擾。基本上,熱身時的拋接球還算可以,但只要加入低手傳球動作,學生對排球的控制力立刻驟降;而拋接球時,在學生的身體反應與動作上,其實可看出較偏向於籃球運動的傳球。此時調整為更基礎的各種排球拋接球練習,效果反而比遊戲來得好。另外,排球運動最一開始的低手傳球,主要是練習將球往正前方的目標傳去,但是在本次的教案中,為了要讓每位學生都碰觸得到球,傳球方向往往是側面,對於排球低手傳球的技能連結是覺得稍嫌薄弱的。但是在低手傳球後,同隊的隊友迅速移位去接球,再轉拋給另一位隊友進行攻擊這樣的模式,以及彈地再接或再擊球的模式,確實有助於減緩球速與增加思考的機會。四、 師生互動省思教師角色的轉變,將指導者的角色放給各組別內選出的教練,教師的角色較偏向引導者,引導學生去思考如何利用打直的手臂,反彈排球到希望它飛往的地方或方向;在討論時也儘量鼓勵學生彼此的討論與互動。另外附載本校另一位觀課與共備教師-彭健彰老師的感想及建議:工作坊研發示例,本人給予肯定及感謝。但閱讀教案的過程中,確實有幾點讓本人覺得困難。1、由於教案是詳案,由不同人撰寫,格式雖固定,但描述方式不一,字數很多、長篇累牘,看得眼花瞭亂。2、有錯別字。3、前言後語不一致。例如大風吹、炸彈飛,前面說4人一組,後面說5人進行,到底是幾人啊?又例如:到底第四階段是「戲說場中技」還是「戲中技有品」,活動名稱不一致啊!4、第三階段的「玩棒球學責任」,將品德教育融入體育活動,十分難得可貴。可是別階段卻無相似設計,難免顯得突兀又多餘。5、彙整的工作若無作好,難免讓人心生煩悶,以致閱讀教案更形困難,辜負了設計者的用心及好意。
    • 5-6年級
    • 競爭類型運動
    🎉 112年 學校體育課程與教學整合推動總計畫成果發表會,圓滿落幕❤️
  • 日期2025.04.02
  • 觀看次數3735
  • 112年 學校體育課程與教學整合推動總計畫成果發表會,圓滿落幕 感謝體育署學校體育組科長、科員、教授與老師們的熱情參與 教育部體育署學校體育組王力恆科長的致詞更深刻地強調體育教學與體育素養的重要性。科長提到「體育素養是最近非常關注的議題,不僅僅是在課堂上的教育,我們希望讓學生認識身體,培養帶著走的能力跟技能」。 藉由跨足競技運動和全民運動,全面提升了校園活力展現 這次活動邀請到 臺北市北投國民中學 張淑美老師 新北市後埔國民小學 蕭明芳老師 新北市屯山國民小學 鄒惠娟校長 臺中市石城國民小學 周昆佑主任 透過老師們的深刻見解和成功實踐,探索「素養導向」以及「模組與體操2.0」如何引領教育新風潮 素養導向推動 深入瞭解素養在學生成長中的關鍵角色,實踐素養導向教學時的經驗,以及如何激發學生的探究與學習動機,培養孩子們全面發展的能力。 模組與體操2.0學校成果的分享 深入介紹模組與體操2.0在學校中的實際成果,分享成功的教學案例,透過創新方法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動手實踐能力。 在教學計畫中,我們不僅關注課堂上的競技運動,更著重於培養學生認識身體、培養運動技能的能力,使其成為終身受益的學習 最後,再次感謝大家的參與,讓我們一同努力促進國內體育發展! 希望這次活動能帶給大家許多收穫,並期待未來大家能共同努力,為體育教育的發展貢獻更多精彩! #體育課好好玩 #QPE計畫 #體育 ##成果發表會 #112年學校體育課程與教學整合推動總計畫成果發表會
    111/09/21 【全國體育教師增能研習-陣地攻守(籃球)】
  • 日期2025.04.02
  • 觀看次數11185
  • 9/21 體育課好好玩- 增能研習-陣地攻守(籃球) 「教練 我想要打籃球!」⁡ ⁡ 每個孩子的能力都不一樣,如何讓每個的孩子都能開心的享受打籃球的樂趣是很多老師的煩惱。⁡ 那麼正在煩惱的您⁡ 一定要點進來看這篇 因為今天的場地研習就邀請到板橋的楊幸鈞老師來幫大家解惑了!⁡ ⁡ 楊老師今天分享了利用「能力分組」 ,針對每個孩子個別能力的差異化,來客製化適合他們的訓練。⁡ ⁡ 以投籃訓練為例,可以分成簡(籃下)-中(中距離)-難(三分球)三個等級,⁡ 投進籃下可獲得一個夾子;投進中距離可獲得兩個夾子;投進三分線可獲得三個夾子,最後夾子一樣多的學生一組,老師即可針對不同的組別做出難易度不同的教學內容,讓能力不同的孩子得到更適合自己的練習方式和測驗。⁡ ⁡ 這樣能力較不足的孩子不會有跨關打怪的壓力,也不會讓能力較好的學生一直有降級打怪的無聊感,讓每個孩子都可以快樂的打籃球⁡ ⁡ 而除了楊老師的分享外以外,今天的研習會還做了很多演練的教學小活動,讓來參加研習的老師以學生的角度實際體驗活動,了解學生的感受,回去教學的時候才可以更快上手⁡ ⁡ 感謝今天所有老師的熱情參與和工作人員的努力,小編也幫大家紀錄了大家滿滿的英姿喔 快來一起欣賞自己揮灑汗水的時候是多麼美麗帥氣吧⁡ ⁡

    聯絡資訊

    學校體育課程與教學QPE發展
    學校體育課程
    與教學QPE發展
    體育教學模組教師認證
    體育教學模組
    教師認證
    國民中小學體操教學推廣
    國民中小學體操
    教學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