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資源

素養導向體育教材實驗成果

108年教學實驗成果【陣地攻守性球類運動】-新北市大觀國中范富強教師

  • 觀看次數1922
  • 7-9年級
  • 競爭類型運動
  • 陣地攻守性運動
  • 籃球

♠ 實驗教材:106-107年陣地攻守性球類運動:『輪轉位移概念』 促進異性異質互動之攻守策略,范富強(新北市大觀國中)。

教學實驗教案與心得

  • 實施階段:第四學習階段。
  • 實施教案:『輪轉位移概念』 促進異性異質互動之攻守策略。
  • 心得省思:

一、從能力導向到素養導向

過去以技能為主體來倡議帶著走的體育技能,要轉化到以生活情境為主軸,以態度及行為實現終身學習者願景的十二年國教,學生為主體是不變的法則。我曾經發表過『性平X體育』我的身體活動教學日記 當中提到「我是體育老師,我教性別平等教育」體育課總是在烈日下揮汗的處境,有時候覺得自己教學變得很制式,總是以技能導向為主軸的策略發展,給予高程度表現孩子肯定及陪伴;轉身看見運動能力差的孩子,雖然給予正向鼓勵及教法策略轉換,卻看不到有特別的成效,甚至讓少部分的孩子在無法突破技能盲點下畢業。當初我不斷反省我的教學方法卻一直找不到突破的具體成效,分享自己的性別故事的同時,已再度反思著過去與現在及未來的教學將持續進化中,想具體展現『我想豐富我的課堂教學』的精神,讓性別平等教育融入,就是最好表現的一種方式。
二、築牆與撞牆
我是生理男教師,專長是一般人認為極為粗暴的手球運動,運動背景造就出自我認同球類運動必須充滿著激烈、衝撞、氣勢等技能及態度,而這些行為都是極為陽剛的表現,對於性別與刻板對待由此而生。幸運地進入師大體育系就讀期間,見識到不同樣貌的運動表現及不同女性運動選手的成就.有時在同儕的語言交談過程中,會有歧視並冒犯的女性的內容(男強女弱之類的話),現在只覺得幼稚又無知.到學校任職之初,希望把我對運動的熱情及觀念投射到孩子身上,有時成功,有時卻碰到瓶頸,但是最可怕是我發現我對女學生的指導是冷落的、是歧視的、是覺得他們『一定』做不到的性別刻板對待,自然對於女性的動作學習及運動強度,不會特別要求;反而對男生過度的期待,動作表現 要球精準之外,肌肉的強度訓練更是過度苛求.孩子們被我向軍隊般操練且無限循環著,訓練焦點總是在男生身上,為的是希望男生就是要強,女生則隨便學點東西就好的態度規劃我的課程.回想過去覺得自己的教學太霸道太殘忍了,我的體育課風景還有什麼可能性?我還可以為孩子做什麼?體育課基本的價值該落在哪裡?
三、靈光乍現的契機
當初觀察到最深刻的是『女、男各佔一邊』,發現學習過程女男學生沒有任何交集,讓我聯想到教室內的輔導活動、表演課,甚至是數學或英文等學科,女男學生同組討論學習,為什麼體育課就會自動分開.孩子們怎麼能分得那麼自然?體育課場域中面對身理性別不同的人真的這麼可怕嗎?男生的動作是否過度粗暴不精緻;女生是否過度害怕傳接球?甚至我幻想著如果真的讓女男生一起運動,女生可能會受傷!?甚至被性騷及語言霸凌等構成性平事件,這太可怕了!我的課程改革及觀察要就此打住嗎?我發現當下老師的心態與學生對於性別的刻板印象根深蒂固,思考著體育課當中創造新的運動價值,或者能透過不同的方法讓女生及運動弱勢學生能獲得更有效地學習,一直在我腦袋裡重新建構、覺察再加上閱覽許多性別研究專書,對我來說這就是我的『運動與性別意識』的開始,我下定決心要跟大家教得不一樣,讓女生及運動弱勢也覺得打球不一定要粗暴,也可以是輕鬆快樂的展現。
四、秒懂的喜悅
教學遇到最大的困境,是無法讓班級中運動經驗較少的運動弱勢,快速理解籃球比賽的場域關係.什麼時機我該跑到哪裡?誰要發動?如何接應?下一步該怎麼辦等等的問題,一直在我的體育課當中打轉,學生需要浪費很多時間透過實戰來嘗試錯誤,甚至無法理解錯誤在哪裡,我在場邊指導撕破喉嚨孩子們依舊不理解我的意思,還需要透過籃球經驗豐富的孩子帶著一起練習才能逐漸理解.某年回家圍爐時,看見媽媽在收集便利商店的動漫立體公仔,立即想到如果能運用在籃球戰術上,或許有助於學生的理解,果然在現場操作個幾次球場上跑位的相對關係,全部的學生立刻理解我的戰術,立體公仔甚至能做到轉身擋人的效果,之後買了許多小型公仔,讓孩子討論並演練屬於自己想要的戰術.公仔還能延伸到排球的戰術討論、桌球及羽球的雙打規則的說明,目前公仔變成我和孩子們學習的好幫手。
五、反思再出發
課程改革單純的想法就是『讓所有學生獲得公平的學習對待』從 98 年就開始以輔導團身分進行教學演示,一直擔心大家不懂我為什麼要女男一起運動?理由是什麼?對孩子有什麼幫助?不可思議是當年已經有把『說課』放進研討 的程序當中,上課前我會把我課堂設計的脈絡性交代清楚.然後還在上課時, 邀請沒聽過設計脈絡的體育老師一起來觀我上課,當時大家沒有學共或合作學 習的概念,更沒有觀議課的經驗,所以輔導團員們就看著沒有性別意識的體育老師,批判我的課堂設計。過程雖然不愉快,但也是意料中的事。或許是我覺得我正在做『對的事』,後來我每一年都在校內或其他單位親自示範教學,甚至 以臉書直播的方式,公開我的說、觀、議的歷程,而且越做越覺得有很多需要再研究及修正。公開課讓我覺得課室開放的重要性,讓我變得喜歡面對課堂教學產生的困境與挑戰,面對其他老師看見我的教學,我逐漸發現有其他老師跟進,甚至在也開始女男互動下學習的體育課,有新的巧思及變革.體育課有了性別平等元素的想法注入課程,豐富過去枯燥且制式身體鍛鍊,讓下一代對身 體活動有新的價值定位。